时间: 2022年09月12日 21:36 | 作者:www.18新利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28次
殷泽登为患者看病
记者 邓青春 文/图
一位农家小孩,从厚坝镇青坪村(原青坵村)小学出发,先后完成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业,后又继续深造获医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留在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37岁破格晋升教授。
他是四川省首届健康卫士称号获得者,他先后担任全国医促会眩晕医学专委会青年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他就是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博士、教授、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部部长殷泽登。
勤奋苦读 改变命运
家里的农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尝过。小时候的殷泽登虽然体格瘦小,但他特别能吃苦。从小学开始,就学会为全家煮饭,为父母分忧。
“你们三兄弟,只要能读书,读到哪里,我就送到哪里!”他一辈子记住了父亲的话,也把这句话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
读初中时,殷泽登带米在学校统一蒸饭吃,唯一的下饭菜就是自家腌制的咸菜。学校经常停电,他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
读高中时,他担任劳动委员,负责教室和公共区域的卫生。很多同学不重视、不认真,敷衍了事,但他坚定不辜负班主任和同学的信任,一定尽全力做到最好,为班集体争取荣誉,每周都获流动红旗。毕业时,他获评万州地区优秀学生干部,并被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录取。
学医为民 不断攀登
进入大学后,殷泽登担任年级学生会生活部部长和班级生活委员。他深知到大学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沉下心来一门心思钻研医学知识,每学年都获得奖学金,毕业后留在学校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
进入附属医院工作后,殷泽登把每一位同事都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他在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科学研究,短短四年,他就破格晋升为讲师。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但殷泽登还是坚持学习,准备考研。2005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在此后的岁月里,殷泽登仍然没有“躺平”。2007年,他以初试第一、复试第一的成绩前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21年,他顺利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践行初心 服务群众
工作中殷泽登一直践行学医为民的初心。看门诊,他提前到诊室,但走得很晚。在住院部,面对每一个患者,他都要仔细询问病史、查体,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为患者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2021年,殷泽登所在医院与宜宾肿瘤医院合作,网易,他先后担任首席专家、科主任、副院长,创建耳鼻咽喉学科,并多次参与组织省级学术会议。一位在外省打工的肝癌晚期患者想落叶归根,需要救护车才能安全回到宜宾,很多医院因路程太远而拒绝。他作为副院长,力主派救护车前往,这件事经宣传报道后,获社会各界好评。2021年,他作为学校博士专家服务团成员,先后到昭觉县、苍溪县贫困乡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殷泽登作为医院博士专家志愿者服务团成员,他积极参加为民服务义诊活动,获评医院优秀志愿者。2021年,他作为医务部部长,亲自带队到甘孜州石渠县、白玉县住诊半个月,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经历了汽车抛锚、飞石击车等危险。医疗队义诊756人次、开展专题讲座10场,为100多位藏胞开展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他撰写的“长途跋涉五千里党的关怀送藏胞”新闻报道获社会广泛关注,医疗队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四川省“三下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 成果丰硕
在教学中,殷泽登将思政教学有机融入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的典型案例融入到医学法律法规的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医者仁心,依法执业,规范从医的意识。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教会研究生先做人、再做事。在2021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他率领研究生坚守一线。在立项省部级思政课题上,他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两项,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首届“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研究生教育教学先进个人。
在他担任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部部长期间,学科建设卓有成效,人才培养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