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年09月12日 14:20 | 作者:www.18新利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10次
在2022年上半年A股大幅调整背景下,多家上市药企股价逆势上扬,市值超过千亿规模,尽显强者本色;也有多家上市药企被强制退市,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上市药企冰火两重天,给业内已上市和拟上市药企以深刻警示。
退市原因各不同
上市公司退市如今正在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就有29家上市公司从A股退市,超过2021年全年的20家(包含3家吸收合并)退市总数。据截至7月29日的Wind数据,今年已有4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含1家吸收合并),即强制退市公司数量高达42家。过去3年(2021-2021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逐年攀升,分别达到10家、16家和20家;而2022年上半年就已退市43家,几乎是前三年的总和。
2022年被实施退市的43家公司中,有3家医药股,分别是同济堂、山东金泰、览海医疗。此外,还有13只医药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被*ST)或其他风险警示(即被ST),可以说已经站在退市的悬崖边上。
据2021年底发布的“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这些触发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被归为四大类,即财务类、规范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
与前两年退市原因主要是“1元退市”,即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不同,2022年被实施退市的43家公司中,近八成公司触及强制退市的财务类情形(最多见的退市原因)。山东金泰、览海医疗也属此类:山东金泰由于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览海医疗是2021年度经审计的归母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二大退市原因是规范性问题,其中常见的是年报不能如期披露,新疆同济堂就属于这个类别。公告显示,由于同济堂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最近一年年度报告而触发强制退市。
第三大原因是重大违法类问题。2022年首只被强制退市股*ST新亿就是因财务造假重大违法行为而被强制退市。同济堂被退市的原因,据说也与公司严重的财务造假有关。2021-2021年,同济堂通过三家子公司虚构销售及采购业务、虚增销售及管理费用、伪造银行回单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207.35亿元,虚增成本178.5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24.3亿元。
交易类退市,即往年的主要退市原因“面值退市”,今年只有*ST艾格1家属于此类。
除了上面的3只退市医药股,2022年上半年还有8家上市医药企业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被*ST),有1家上市药企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即被ST),数量也为近年之最,其中科华生物、宜华健康、延安必康、辅仁药业、吉药控股、和佳医疗、未来股份等7家上市药企均因年报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被*ST),运盛医疗因“经审计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被*ST。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反映了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也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主要渠道。被出具非标意见说明公司财务报表质量不合格,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风险。上市公司“披星戴帽”(即被*ST),特别是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被*ST的企业,将面临退市风险。
一手好牌被打坏
上市公司是我国几十万家企业中的翘楚,医药行业又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朝阳行业。作为上市公司,拥有畅通的融资渠道以及与生俱来的上市公司品牌效应,各地政府、金融机构等对上市公司更是另眼相看,尽享各种政策福利,上市公司独特的激励机制与造富效应大大调动了企业高管与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少上市公司还得到股东们的资源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上市药企最终陷入被强制退市的泥淖,不能不让人唏嘘感慨。
以2001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山东金泰为例。上市之初,山东金泰拥有生物工程、化学制剂、中药制剂、兽药等门类,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主业羸弱经营惨淡,公司很快出现业绩变脸,后被北京新恒基收购。然而,多番意图跨界转型的山东金泰却始终没有找到可持续的盈利点,因2021-2021年连续3年亏损,自2021年5月14日起被迫暂停上市甚至到退市边缘。保壳心切,山东金泰卖起珠宝,虽躲过了退市之灾,但医药主业从此没落。此后,缺乏主业与核心盈利资产的山东金泰收入及盈利持续恶化,主业一度变更为互联网接入服务与房屋出租业务。如今,在“最严退市新规”下,曾创造“42个涨停板”的“不死鸟”山东金泰终未保住壳。从2001年7月23日上市到2022年7月7日退市,山东金泰长达21年的资本之旅黯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