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年09月11日 12:50 | 作者:www.18新利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86次
法治网首页>>
首页即时滚动新闻>>
记者调查发现院前急救成功率低群众对急救知识了解少 抢救生命,如何才能不错失良机? 发布时间:2022-09-10 06:51 星期六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很多来急诊的患者都可以通过院前自己、家属或者周围人的急救,来避免危重情况发生。但实际中,我国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较坏的情况就是因为错误的院前急救方式导致的 ● 学生对于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停留在类似“书本”的表面学习上,缺少实际演练,遇到突发事件,显得信心不足,恐惧行动。群众对施救行为是否会担责的法律认识不够,对施救行为免责的规定有疑虑,个别媒体为博流量对个案进行片面的、负面的宣传,导致很多群众心存爱心乐于施救,但畏惧承担责任不敢行动的矛盾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影响到公众对急救行为的积极性 ● 各类学校应当将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内容,在专业组织的指导下,开展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还应该从国家层面通过立法确定有关急救教育的课程,在公共场所、群众性活动场所增设急救专员 □ 一线调查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陈磊 9月3日晚上10点多,天津市某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室内还是人来人往,急诊室外站满了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属,急诊室的走廊里有十几位正在输液的病患。 《法治日报》记者看到,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就有三个担架从救护车上抬下,还有一名患者上了救护车转到其他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向记者介绍,一般来说,到急诊室的病人,有危重病人,也有症状比较轻的病人。危重病人会第一时间进入抢救复苏室,这些病人主要为严重的创伤,比如说车祸、高速坠落伤,还有一些心跳呼吸骤停,最常见的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还有一些普通的急诊病人,需要在急诊间进行处理治疗,比如急性胃肠炎、肠痉挛、胃溃疡等。 9月1日至7日,记者在天津、北京的5家医院走访时看到,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医院的急诊室总是人满为患,有时急诊中心的走廊、出口附近还有塞不下的人在输液。 据接受记者采访的医生和专家介绍,其实很多来急诊的患者,都可以通过院前自己、家属或者周围人的急救,来避免危重情况发生。但实际中,我国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较坏的情况就是因为错误的院前急救方式导致的。 9月10日,正值第23个世界急救日,今年急救日的主题是“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人们对急救知识了解情况如何,社会急救目前面临哪些短板?如何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急救意识和水平?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需要急救患者多 院前急救很必要 今年1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急救中心发布2021年院前急救数据:全年接警122927起,出车53131趟,救治病人39488人次。 4月,安徽省芜湖市120大数据发布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芜湖市120急救中心共受理电话55346通,较上季度增长8.45%,出车9043趟,较上季度增长3.49%,救治病人8959人次,较上季度增长3.83%。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魏兵告诉记者,除创伤外,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冠心病等,也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这些,占了急诊室的大部分情况。还有较为常见的就是在季节交替时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慢性肺气肿病发作,以及一些外院转来的病人。 一天深夜,急诊室来了一对50多岁的夫妻。病人的妻子告诉魏兵,她的丈夫牙疼。当时魏兵觉得有些奇怪——牙疼为什么会夜里来到急诊室?原来,病人的妻子了解过急救的相关知识,她丈夫的牙疼与咬合、局部触碰没有关系,牙疼的时候包括颈部、背部都有牵涉疼,后来一查心电图果然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他的牙疼实际上就是心绞痛的症状。 收到心内科后,由于发现和救治及时,病人的生命没有什么危险。“这种情况如果一不注意,可能连送到医院的机会都没有。”魏兵说。 “心脑血管疾病的就诊时间性非常强,能够有效提前处理的窗口期较短,普通人对这些症状的识别也比较关键。”魏兵说,如果觉得自己能够识别,或者察觉出身体有什么异常,最好尽早到医院就诊,这样可以把损伤降到最低。还有些需要去急诊的病症是大家完全可以预防的。比如秋冬季节,我们应注意保暖,勤洗手多戴口罩,做好呼吸道的防护,呼吸道传染病就能明显减少。 多位受访医生均认为,院前急救往往能够决定患者的命运,急救是否及时、判断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果断得力,均将影响到病人的安危。